立德樹人為根本,教書育人為己任 ——財會與金融學院李海燕教師線上教學典型事例
發布日期:2020-03-11
本網訊(通訊員:劉紅娟)根據教育部及學校工作安排,財會與金融學院全體教師一直戰斗在疫情防控教學工作的第一線,牢牢把握打造信息化規模化在線教學體系的契機,助力打贏這場不見硝煙的防疫阻擊戰和線上授課攻堅戰。如何把當下的疫情防控最鮮活的教育資源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提升課程的“鮮活度”和“時效性”,是近期財會與金融學院授課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
財會與金融學院財會系系主任李海燕老師本學期講授的《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修養》,基于“課程思政”視角下,重新設計教學內容、開發教學大綱和教案等教學資源,通過雨課堂直播、騰訊會議、QQ群、微信群等多種線上和線下結合的“互聯網+學習”新模式,積極將疫情認知和課程思政融入線上教學,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線上教學效果顯著,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德育滲透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陣地。如何通過開展線上教學將抗疫和思政融合起來豐富學生的愛國情感,李海燕老師開展了三大特色線上教學措施:
一是積極響應“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根本要求,將黨的十九大的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系列特別節目等有機地融入教學中,將思政教育建設落實到教學的實處。
二是盡量豐富線上資源的類型,線上直播、教學案例研討等基本學習資源;輔助于抗疫漫畫動畫解課、教學電影、綜藝視頻擴充知識面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同學在家進行線上學習的積極性,為疫情期間的枯燥學習添味加料。
三是把防疫過程中的典型人物和故事融入線上課堂教學中,比如在“職業道德規范”這一章節線上教學中,通過疫情中的“逆行者”鐘南山院士、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抗疫感人的優秀事跡,教育引導學生要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和勇于擔當,引導學生們思考關于生命、關于敬畏、關于誠實、關于理性,教育學生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禮記·學記》有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學生心中都有一桿秤,老師認真備課、激情講課,學生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課后同學們紛紛留言,稱贊評價李海燕的課“別開生面、別有風味”“有溫度、有深度”,通過視頻演繹、案例分析、討論交流等方式方法和生動活潑的場景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社會使命感、高尚職業道德的認識,也能感知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嚴謹態度和嚴格的職業道德素養要求。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教學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更是對全體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在線教學模式是啟動混合式教學的新起點,“云端課”新模式將促進混合式在線教學“常態化”,推動信息技術和教學深度融合的“課堂革命”。在進行“德融”教學的準備和實施的過程中,李海燕老師深刻地感受到了不斷學習和探索教學方法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的意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后財會與金融學院全體教師將繼續努力總結教學經驗,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提升育人效果。
(審核:汪俊東 責任編輯:魏銀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