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學院赴肥西縣小井莊開展現場教學活動
發布日期:2024-04-18
本網訊(通訊員:王亞男)2024年4月17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教研室”把思政課“搬”進了肥西小井莊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紀念館,希望通過這種沉浸式教學方式,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小井莊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之一,師生們通過實地參觀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紀念館,親身感受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深刻領悟了包產到戶政策對中國農村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在到達紀念館后,師生們首先被莊嚴肅穆的氛圍所感染。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師生們緩緩走進展廳,開始了一段難忘的歷史之旅。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包產到戶政策的背景、內容和影響。通過大量的實物展示、歷史圖片和影像資料,師生們得以一窺當年農村改革的真實面貌。他們認真聆聽講解,不時發出贊嘆之聲,對包產到戶政策給農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參觀過程中,徐曉婧老師和王亞男老師結合改革開放的知識點進行了現場教學,同學們就自己的疑問和感受與兩位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農村改革歷史的理解。“概論教研室”的老師們在現場也紛紛展開了交流,將集體備課會也“搬”進了紀念館,大家一起討論小井莊的包產到戶和小崗村“大包干”的區別,一起討論“省委六條”的提出及重要意義,進一步提升了集體備課的質量。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生動的歷史教育課,更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通過實地參觀學習,師生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改革開放不僅改變了中國農村的面貌,也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展望未來,繼續為中國的現代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實踐活動,創新教學方式,打造將課堂與現實緊密結合的“大思政課”,讓黨的科學理論真正動起來、活起來、立起來,真正將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講新。
(審核:何小剛 編輯:吳之嫻)